2.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,龚育之认为“既是水到渠成,又是重要发展”;薛暮桥认为“基本方向正确,但搞早了或搞急了”。二者都( )
a.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 b.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影响
c.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 d.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
3.1953年至1955年,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“四马分肥”,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,国家税收占30%,职工福利费占15%,企业公积金占30%,资本家红利占25%。这措施表明( )
a.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 b.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
c.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 d.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
4.个五年计划期间,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,中部地区有32个,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,但上海、、、浙江等地均是空白。这反映了( )
a.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.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
c.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.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
5.1956年,中共领导人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。刘少奇指出,“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,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,我看不可怕,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个补充嘛!”这表明当时中国( )
a.深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b.尚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
c.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灵活务实 d.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
6.据统计,1954年1月到4月,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,为1952年同期的50倍,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。这表明当时( )
a.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.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
c.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.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
7.在“五”计划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.3%的高速度增长,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.1%。这主要是因为( )
a.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.民生商品供应充足
c.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 d.三大改造成就初显
8.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,这变化说明( )
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 工业
1952年 100 40.3 59.7
1957年 100 23.6 76.4
a.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.国家政策的调整
c.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.“大跃进”运动开始
a.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 b.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影响
c.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 d.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
3.1953年至1955年,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“四马分肥”,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,国家税收占30%,职工福利费占15%,企业公积金占30%,资本家红利占25%。这措施表明( )
a.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 b.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
c.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 d.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
4.个五年计划期间,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,中部地区有32个,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,但上海、、、浙江等地均是空白。这反映了( )
a.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.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
c.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.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
5.1956年,中共领导人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。刘少奇指出,“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,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,我看不可怕,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个补充嘛!”这表明当时中国( )
a.深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b.尚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
c.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灵活务实 d.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
6.据统计,1954年1月到4月,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,为1952年同期的50倍,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。这表明当时( )
a.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.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
c.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.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
7.在“五”计划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.3%的高速度增长,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.1%。这主要是因为( )
a.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.民生商品供应充足
c.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 d.三大改造成就初显
8.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,这变化说明( )
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 工业
1952年 100 40.3 59.7
1957年 100 23.6 76.4
a.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.国家政策的调整
c.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.“大跃进”运动开始
郑重声明:本文下载亚博app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下载亚博app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